虽然这是维基,但也还是可以用一种技巧来创建一个属于自已的天地。比如就像本页左侧导航条上“成员空间”区域所示的那样。用这种方式可以把自己在维基中发表的所有文章以树形的方式组织起来,便于自己,也便于别人查找和阅读。(这是相当必要的,因为在维基里面,文章默认位于根目录下,文章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我们只有手动地把它们分配,组织起来。不过,组织文章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维基系统里面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哦。这也体现了维基与博客的不同,维基里面每一页的各个元素都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而博客只有有限的自由:))
闲话少说,下面说明怎样创建一个自己的成员空间。
1. 在“添加新页”区域那个输入框里面写入一个自己的空间首页名称。然后点击紧靠下面的那个按钮。会出现一个页面的编辑界面。比如,如果你的名字叫“唐刚”,那么在输入框里面输入“tanggang:front”,对这个字符串的格式解释如下:
- 冒号之前的部分表示这个页面的类属,即一个类。为与维基中的其他成员区别开来,大家都以自己的名字做类属名吧,如果没有类属名,系统就会认为是根目录下的文章。当文章少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点击“所有页面”找到;如果文章数目一多,就很难找到了。
- 冒号后面的字符串是这个页面的名字。名字可以由几个单词组成,如“i love aea”;名字与冒号之间也可以加空格。在后面系统解析的时候,会把单词之间的空格用“-”号代替,名字与冒号之间的空格被忽略。另外注意一点,如果名字是“i_love_aea”的形式,则在解析的时候,也会转换成“i-love-aea”。
- 还有要注意,页面的名称必须全部用英文字母,不能用中文。这是系统的一个bug吧,当前它只支持英语和波兰语(可能创办wikidot这小子是个波兰人)
2. 当编辑界面打开后,在编辑器中粘贴如下代码:
[[module PageTree root="tanggang:front" showRoot="true"]]
注意,把字符串“tanggang:front”替换成你的首页名字。然后保存。于是,一个页面就创建成功了。
3. 下面,点击左侧导航面板上的“编辑本导航条”,会新出现一个页面。这实际上就是左侧导航条的页面形式(在内部,页面上的所有形式都是用文本方式保存的)。然后点页面下方的“edit”,编辑此页面。
4. 在编辑框中找到如下代码段:
++ 成员空间
[!--这块区域供各个成员编辑自己的空间首页链接--]
* [[[tanggang: front | 唐刚的首页]]]
[!--这块区域供各个成员编辑自己的空间首页链接--]
仿照
* [[[ tanggang: front | 唐刚的首页 ]]]
添加一行自己的首页名(在这个例子里是 tanggang: front)和链接点名称(在这个例子里是 唐刚的首页)就可以了。注意格式要正确,只替换相应的字符串就行了。保存。
5. 至此,属于你自己的首页就建立好了,此乃一劳永逸之事,建好之后就可以不必管它了。
6. 不过,事情还没完。一整套方案才只讲了一半。后面,如果你要新创建一些页面,比如“自我介绍”。应该按如下方法来做:
- 在左侧面板输入框里输入“tanggang: introduction”,创建一个页面。注意,你建立了自己的类后,以后所有你写的文章都应该加上这个类名作为前缀,这样便于管理。当然不加也不会报错,只是管理和查找起来没那么方便。
- 然后就在这个新创建的页面中写内容,写完后保存即可。现在会来到你刚写好的文章那个页面。
- 注意页面的右下角,有一个“+ options”的小按钮,点击它,会出现一排新的按钮,里面有个“parent”按钮,点击它,会出一个输入框,要求你在里面输入“父页面名”,这时,如果你想以刚才建立的那个个人首页做为它的父页面的话,就在里面写入“tanggang: front”吧。然后点“save parent page”按钮,就可以了。
- 这里你再去点左侧导航栏上你的个人首页链接,看出现的页面上,是不是自动把你刚才写那篇文章给组织到一个树表上来啦?
- 其实,我们刚才建立的只是一级树,你可以把一篇文章的“parent”属性,设为非本页的任何一个页名,所以,它就相当于一个指针一样,至于会有多少种情况发生,好好想想吧:)不过,不要乱指哦,不然到时会乱套的。不过,越想越感叹,这真是一个有用的特性。
到此,关于如果在本维基中创建一个自己的成员空间就讲完了,如果大家觉得有什么要补充的地方,可以大胆地编辑更新本页面——这就是维基的精神。当然,相信大家不会搞破坏的,要知道,每个人的每一次改动可都是有记录的哦:)